静电纺丝在制备柔性锂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柔性锂离子电池(FLIBs)凭借其独特的柔韧性、折叠性以及高能量密度,在可穿戴设备、柔性电子和移动能源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静电纺丝技术作为制备纳米纤维材料的先进方法,能够通过调控纤维结构显著提升电池电极、隔膜及电解质的性能,在电池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为FLIBs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同时,炭材料,尤其是碳纳米纤维,不仅能增强导电性、增加比表面积、提高化学稳定性,还能降低成本,在提升FLIBs性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进一步增强了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显著提升电池的综合性能。
近期,天津大学吉科猛团队在《新型炭材料(中英文)》(New Carbon materials)上发表最新综述文章“A review of the use of electrospinning in the preparation of flexible lithium-ion batteries”,聚焦静电纺丝技术在制备FLIBs关键材料中的应用。
静电纺丝技术通过在高压静电场下拉伸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优异机械性能的超细纤维,通过优化离子传输效率,显著改善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成为电极材料和电池隔膜的理想选择。通过精细调整电场强度、喷丝速率、纺丝液浓度等纺丝参数,可精确控制纤维特性,增强电池在折叠和弯曲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文章详细探讨了碳基电极材料、高性能电解质和先进隔膜结构的最新研究成果。例如,在电极材料方面,1D碳纳米纤维、2D碳增强结构和3D碳纳米纤维网络的制备及应用,为提升电池性能提供了多种途径;在电解质方面,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和固态电解质的发展,为提高电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带来了新的进展;在隔膜结构方面,复合纳米纤维隔膜的出现,有效改善了电池的循环和倍率性能。
此外,文章还深入分析了静电纺丝技术在FLIBs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如纤维性能的可变性、高性能电极材料制备的困难、大规模生产的限制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