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和近红外的区分

远红外和近红外的区分,主要基于波长范围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特性,以下是具体对比:

  1. 波长范围划分:

类型 : 近红外

波长范围: 0.75~2.5 μm

频率范围: 400~1.33 THz

对应能量特点:

接近可见光,能量较高。

类型 : 远红外

波长范围: 15~1000 μm

频率范围: 0.3~20 THz

对应能量特点:

接近微波,能量较低。

中红外(Mid-IR)通常介于两者之间(2.5~15 μm),但远/近红外的分界标准可能因领域不同略有差异。

  1. 物理特性差异;

特性;

类型 :近红外

热效应:弱(主要用于反射/散射)

穿透性:可穿透部分塑料、织物

典型源:LED、激光器

类型 :远红外

热效应:强(易被分子吸收转化为热能)

穿透性:易被水、空气吸收,穿透性差

典型源:热辐射体(如人体、加热元件)

  1. 应用场景对比
    :

近红外(NIR)

光谱分析:食品成分检测(如水分、蛋白质)、药品质量控制。

通信:光纤通信(850/1310 nm波段)。

夜视:配合图像传感器增强弱光环境成像。

远红外(FIR)

热成像:建筑热损失检测、军事夜视仪。

医疗:理疗设备(促进血液循环)。

天文:观测冷天体(如星际尘埃)。

  1. 为什么这样区分?

近红外:主要与分子泛频振动(如C-H、O-H键的倍频吸收)相关。

远红外:对应分子转动能级跃迁和晶格振动(如极性分子的转动吸收)。

小知识:人眼看不见红外线,但手机摄像头可部分感知近红外(需移除红外滤光片),而远红外需专用热像仪(如FLIR)探测。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