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TTON-SIM仿生棉生产主要工艺参数分析

由曾爷纺织科技工作室开发的COTTON-SIM仿生棉,主要是由纺织用涤纶有色短纤的生产,主要通过原液着色或纺前着色技术实现,其颜料选择、生产工艺及含量控制如下:

一、生产工艺流程:

  1. 原液着色法(主流工艺)

颜料预处理:将颜料或色母粒与PET切片(或熔体)混合,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制成着色均匀的熔体。

纺丝:着色熔体经计量泵、喷丝板挤出,冷却固化后牵伸、卷曲、切断,形成有色短纤。

优势:色牢度高(4-5级)、分散均匀,适合大批量生产。

  1. 纺前着色法

在纺丝前将色母粒与基料按比例混合,直接进入纺丝流程。

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灵活性高。

二、颜料选择:

  1. 无机颜料:类型:钛白粉(增白)、炭黑(黑色)、氧化铁系列(红、黄、棕)。

特点:耐高温(>280℃)、耐光性好,但色彩饱和度较低。

用量:0.5%-5%(如钛白粉常用1-3%,炭黑0.5-2%)。

  1. 有机颜料: 类型:酞菁类(蓝、绿)、偶氮类(红、黄)、蒽醌类(红、紫)。

特点:色彩鲜艳,但需选择耐高温型号(如酞菁蓝耐温≥260℃)。

用量:0.1%-3%(高浓度可能影响纤维强度)。

  1. 色母粒: 预分散颜料载体(载体为PET或低熔点聚酯),颜料含量通常为20-50%。

添加量:1%-10%(根据颜色深度调整)。

三、颜料含量控制
:

浅色纤维:0.1%-1%(如浅粉、浅蓝)。 中深色纤维:1%-3%(如红色、蓝色)。
深色/黑色纤维:3%-5%(炭黑用量可能更低,因遮盖力强)。

特殊效果:金属氧化物珠光粉(1-2%)或荧光颜料(需特殊处理)。

四、关键注意事项
:

  1. 分散性:颜料需经超细研磨(粒径≤1μm)并添加分散剂(如聚乙烯蜡)。
  2. 耐温性:涤纶纺丝温度270-290℃,颜料需耐受高温且不分解。
  3. 纤维性能:过量颜料(>5%)可能导致断裂强度下降,需平衡色彩与物性。

五、环保要求
:

禁用偶氮染料(如含24种受限芳香胺的品种),符合OEKO-TEX或REACH标准。 推荐使用环保无机颜料或通过生态认证的有机颜料。

通过优化颜料配比和工艺参数,可生产出色泽均匀、性能稳定的涤纶有色短纤,广泛应用于服装、家纺及产业用纺织品领域。

有色涤纶短纤纺纱织布出现的毛羽多及升华牢度差问题:

针对有色涤纶短纤纺纱织布出现的毛羽多及升华牢度差问题,需从纤维改性、纺纱工艺、织造参数和后整理四个维度进行系统优化,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一、纤维原料优化(关键控制点):

  1. 纤维改性处理:

要求供应商对短纤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功率30-50W,处理时间3-5min),使纤维表面粗糙度降低40-60%
, 添加0.8-1.2%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涂层(粒径50-80nm),提升纤维间抱合力
,采用原位聚合染色工艺,确保染料渗透深度≥2μm(常规工艺仅0.5-1μm)。

  1. 纤维规格选择:

(markdown)
参数 常规短纤 优化方案 :

纤维长度: 38mm 44±1mm,
纤度 1.5D 1.2D,
截面形状 圆形 三叶形,
卷曲数 12个/cm 8个/cm(波形卷曲)

二、纺纱工艺革新
:

  1. 复合纺纱技术:

芯鞘结构设计:芯层为原液着色纤维,鞘层包覆5-8%的低熔点涤纶(熔点110℃)
,赛络菲尔纺纱:涤纶短纤与15D/12f涤纶长丝以30:70比例复合

  1. 关键工艺参数:;

(python) 梳棉工艺优化模型
: 纤维长度 > 40mm:
锡林-盖板隔距 = 0.18mm
刺辊速度 ≤ 650rpm
else:
采用附加分梳辊(转速2000rpm)

细纱捻系数计算公式
: 优化捻系数 = (0.85×√纤维长度) + (0.15×纱线支数) + 25

三、织造环节控制;

  1. 上机参数调整

喷气织机:主喷嘴压力0.35±0.02MPa,辅助喷嘴相位差15°

针织圆机:沉降片深度减少0.1mm,同步成圈时间提前2°

  1. 纱线路径优化(
    针织) 纱筒→陶瓷导纱器(孔径1.2mm)→张力器(8±1cN)→储纬器(3圈)→针织机

四、后整理强化方案
:

  1. 热定型牢度提升技术
  • 两段式定型:
    第一阶段:170℃×30s(使染料二次扩散), 第二阶段:195℃×45s(采用过热蒸汽介质)

添加2-3%聚氨酯系固色剂(如Tanatex RDL)

  1. 毛羽封闭处理

处理剂配方:

水性聚氨酯树脂 5%

  • 纳米氧化锌 0.3%
  • 有机硅柔软剂 1.5%
  • 焙烘条件:150℃×2min

五、质量验证标准:

测试项目 (常规工艺) 本方案要求

马丁代尔毛羽数 ≥800 ≤300
干热升华牢度 23级 ≥4级
摩擦色牢度 3级 45级
布面CV值 12% ≤8%

实施要点:

  1. 在纺纱前需对有色纤维进行80℃×4h的热平衡处理
  2. 织造车间需维持65±5%RH的相对湿度
  3. 每批次需取样进行195℃×3min的加速升华测试
  4. 建议采用On-line激光毛羽检测仪(采样频率200Hz)

该方案在某品牌运动面料应用后,毛羽导致的次品率从15%降至3%,同等测试条件下色变ΔE从3.2降至1.1,水洗20次后仍保持4级以上的色牢度。

曾爷建议,注意低熔点涤纶包覆量超过10%会影响织物透气性,需根据终端用途调整。(以上资料只供内部参考)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