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业如何应对国际[碳标签]制度的实施

[绿色低碳环保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关注,全球主要经济体相继建立碳中和目标,中国也制定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

此外,欧美发达国家借低碳经济之名而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令国际贸易环境恶化,迫使中国出口企业不得不加快转型。

全球减排问题影响的不仅是企业自身的运营,而是将令全球商业环境与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巨大变革,产业供应链及贸易流或都将受到影响。

国内纺织行业企业数量较多,市场进入门槛低,行业集中度较低,以中小企业为主体,行业处于技术含量偏低、能耗偏高的产业发展状态。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7月,欧盟提出了一揽子环保提案,对碳关税制度实施有了明确的规定。根据提案内容,欧盟计划从2023年起实施碳关税,于2026年起正式对欧盟进口的部分商品征收碳关税,届时欧盟将对从碳排放宽松国家和地区进口的钢铁、水泥、铝和化肥等商品额外加征碳关税。

此外,目前,欧美日韩等国家相继实施碳标签制度,碳标签是一种环境标识,即:把贸易商品在生命周期内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碳足迹)用量化指数标识出来,以标签形式告知消费者此贸易品的碳排放量。碳标签一旦普遍实施,可能被发达经济体用来设置新的技术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国际出口门槛也在不断提高,如纺服产业里,有BCI认证,也有OKEO、GRS、RWS、有机棉等认证,若不能为那些国外品牌提供这其中的某些证书,我国出口的货物就不被接受,从而大大加大国内纺织品出口的难度。

可见,不光是碳关税实施带来的出口成本提高,进而将大大削弱国内纺织产品出口竞争力,同时碳标签及那些正在实施的各种认证带来的贸易壁垒将直接令中低端高碳产品出口受阻。

纺织行业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纺纱和织布,印染工序,对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直接能源资源依赖性高,其中能源消耗以电力为主,约占80%,2018年纺织业能 耗总量为 1.056 7×108 t标准煤 ,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 1.1%;排放以上浆和染纱工序产生的废污染液为主。

2019年,我国纺织业小型企业共1.58万家,约占纺织行业企业数量的87.8%, 但营收仅占全行业总产出的45.8%, 能耗却占行业总能耗一半以上。行业整体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环节,高端产品占比量还不大,目前国内废旧纺织品回收率不足10%。行业竞争激烈、利润薄弱,大多数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的环保意识缺乏。

国内已定下了明确的“双碳”战略目标――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时间紧、任务重,“十四五” (2021-2025年)成为碳达峰的关键期,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攻坚期。而国内工业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约占70%,其中纺织服装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悉,中国纺织工业能耗约占中国工业总能耗的4%左右, 纺织工业水耗约占中国工业总水耗的8. 6%, 而废水的排放量约占中国工业总废水排放量的9. 9%。“双碳”目标下,国内纺织业面临减排压力较大。

在2021年7月发布的《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十四五”发展目标中,要求绿色发展水平达到新高度。“十四五”末,纺织行业用能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降低13.5%和18%,印染行业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45%以上。生物可降解材料和绿色纤维(包括生物基、循环再利用和原液着色化学纤维)产量年均增长10%以上,循环再利用纤维年加工量占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达15%。

纺织企业应对措施:

1)从原材料、研发、制造、产品、销售全面实施绿色转型。(2)加强生产的精细化管理。(3)数字化提升生产效率,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4)积极创新,推动研发自主品牌和设计模型,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发展。(5)注重产品的回收利用。(6)建立和推广自己的低碳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抢夺低碳准则方面的话语权。

纺织企业转型升级的压力紧迫,绿色低碳经济趋势下,国内纺织业结构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新型生产技术,不断改良生产工艺设备,在竞争中提升产品质量和环保水平,倒逼产业升级和产品升级,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靠近,才能突破重围、立于不败之地。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