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四川、新疆多地遭遇环保风暴 粘胶短纤重拾涨势
近年来的“环保风暴”已经切切实实地影响了纺织行业,甚至可以说是一些小散乱污纺织企业的“催命符”,此次随着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查进驻,仅仅数日,多地纺织、印染、化工企业都面临了限停产。在环保压力下,随之而来的则是涨价!
粘胶短纤作为化工产品的一员,价格也在僵持了一月之后,进入了上涨空间。截至15号,高端主流厂家如唐山三友、江西赛得利等主流报价上调至16500-16600元/吨,实际成交重心也在16300-16400元/吨,中端产品上调至16000-16300元/吨,实际成交则在16000-16200元/吨,仅两日,粘胶短纤价格就上涨了200元/吨左右。

进入8月份,粘胶短纤市场因环保、自身例行检修等原因,限停产操作明显增多。从环保部了解到,8月7日,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开始进驻吉林、浙江、山东、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含兵团)这8个省市,进驻时间为1个月。业内人士认为,此次环保监管趋严最终会产生两阶段的影响,第一阶段关停限产,主要影响钢铁、化工、水泥、煤炭、玻璃等行业;第二阶段达标排放,受益细分行业为大气领域、清洁能源、水处理领域、固废领域以及监测领域。
受此影响,在管控区域内的粘胶短纤工厂生产受到了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不少于5家工厂于近期检修,行业负荷也从月初的92%下跌至目前的81%,其中华东主流中端厂家两条生产线检修,负荷降至7成左右;新疆主流大厂也例行限产检修,影响日产量400余吨;四川宜宾丝丽雅粘胶短纤装置也于近日限产检修。厂家检修声不断,生产供应量大幅缩减,据统计,本次环保组进驻8个省,影响的粘胶短纤产能大概在143.5万吨左右,比例接近40%,供求关系紧张越发明显,再加上大部分厂家手头仍有订单执行,从而导致粘胶短纤价格水涨船高。

自2015年以来,行业的库存状况一直在逐级降低,其中行业产能增速不大是最关键因素。环保和去产能是化纤行业“十三五”的两大主题,也是最近工信部公布的《粘胶纤维行业规范条件(2017版)》的重心。《规范》规定严禁新建粘胶长丝项目,严控新建粘胶短纤项目,改扩建粘胶纤维项目总生产能力需达到:粘胶长丝年产1万吨,粘胶短纤年产8万吨,差别化率高于30%。以上规定将进一步控制粘胶行业产能增速,提高行业集中度,改善行业供需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