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织针设计及测试标准

以下是关于针织织针设计及测试标准的综合资料:

一,织针类型与设计要点
主要类型
舌针:通过针舌回转实现成圈,广泛用于圆纬机和横机,需抗冲击设计以降低针踵损坏风险。

钩针:结构简单,需配合沉降片使用,针槽设计需确保针钩尖端闭合。

复合针:由针身和针芯组成,动程小,适用于高速经编机,如槽针和管针。

二,设计优化方向
结构改进:

如扩圈片增设凸台防止变形,确保织针插入间隙稳定。
材料选择:高碳钢或合金钢提升耐磨性,表面镀铬增强光滑度。

几何参数:针钩卵形横截面减少纱线勾挂,针舌开启辅助设计(如条形凸出部)提升可靠性。

三,织针测试标准与性能指标
物理性能测试
尺寸精度:

针杆直线度≤0.1mm/1000mm,针钩径向跳动≤0.05mm。

机械强度:顶破强力(钢球法)、接缝强力(抓样拉伸法),如裤后裆接缝强力≥140N。

耐久性测试
耐磨性:模拟实际编织摩擦,评估针舌和针钩的磨损程度。

疲劳测试:反复拉伸(如定力15N,速度300mm/min)检测弹性回复率,泳装类要求≥70%。

成圈质量:检查漏针、花针、破洞等疵点,每10米织物疵点≤1个。

纱线适应性:测试对不同纱线粗度(如3倍平均粗度)的兼容性,避免断纱或勾丝。

四,织针本体测试(舌针)
针对圆机、横机等织针的专项检测,包括:

针身硬度(显微硬度计测试);
针舌灵活性(开启/关闭力扭矩测试);
耐磨性与疲劳寿命(模拟千万次开合试验);
材料成分分析(直读光谱仪检测合金元素)。

优化织针设计以提高效率,主要可以从材料创新、结构改进和智能控制三方面入手。
材料与工艺创新:
采用高性能合金弹簧钢(如德国GT钢)作为原材料,并通过优化的热处理工艺(例如在820℃淬火后于240℃回火),可使织针获得约680-700HV的最佳硬度,并显著提升其针钩弹性与耐磨性。

这种材料与工艺的结合,能有效应对针织机械高速化对织针强度、精度和寿命的更高要求‌。
结构设计优化:
织针结构的创新设计能直接提升编织效率与织物质量。例如:
‌模块化设计‌:实现织针的局部更换,相比传统整体更换方式,维护成本可降低80%‌。

‌钩头与润滑优化‌:对钩头进行流体力学优化,可将毛线滑脱率降至2%以下;同时设计注油通孔,使润滑效率提升45%,产品寿命延长至行业平均水平的1.3倍‌。

可折叠针叶‌:在横机织针上应用,有助于生产正反两面不同颜色的织物,并改善织物表面的线圈效果‌。
智能化与精准控制:
将织针与先进的电子控制系统结合,是实现效率飞跃的关键。

‌织针直驱技术‌:采用直线电机直接驱动织针,能以数量级提升传统针织工艺的生产效率,并具备实现三维织物自由编织的潜力‌。

动态送纱与多针距技术‌:圆纬机采用伺服电机实现主动式动态送纱,可根据针筒位置和速度实时调整送纱量,使得线圈大小可变,改善了织物的外观和体感‌。电脑提花横机则通过多针距技术,无需更换针床即可在7-14机号间切换,显著提升了生产的灵活性与适用范围‌。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