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棉价联动震荡,内外市场分化明显
2025年以来,棉花市场经历了“关税冲击-政策缓和-供需博弈”的剧烈波动。随着中美贸易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尤其是10月30日中美元首釜山会谈达成共识,关税压力进一步缓解,郑棉期货从13260元/吨的低点反弹至13600元/吨附近。新棉丰产、需求疲软等基本面制约仍在,棉价能否突破震荡区间,再上新台阶,需从宏观环境、供需格局、成本支撑三重维度综合研判。
一、宏观利好升级,釜山会谈筑牢缓和基础。
中美贸易关系缓和的政策连贯性成为棉价反弹的核心驱动力。继5月日内瓦会谈取消91%加征关税、暂停24%惩罚性关税后,10月30日中美元首在韩国釜山会晤中,正式确认吉隆坡磋商成果:美方将对中国商品加征的24%“对等关税”继续暂停一年,同时取消针对中国商品的10%“芬太尼关税”。这一协议标志着中美经贸关系进入阶段性“暂稳”期,中泰证券分析指出,关税与出口管制的双重缓和有望推动市场风险偏好持续回升。
协议落地后,产业链微观反馈已初步显现。据中国棉花协会11月3日最新调研数据,浙江、山东等主产区纺企11月第一周美国客商询单量环比增长18%,其中32支纯棉纱出口报价回升至2450美元/吨,较10月下旬上涨2.1%。更具代表性的是,重点棉纺企业对美出口订单排单周期从协议前的5.3天延长至6.1天,江苏某大型纱厂反馈“11月前5天接到3笔合计800吨的美国坯布订单,为三季度以来最大单笔量”。进口收缩与政策利好形成共振,2024/25年度前10个月(2024年9月-2025年6月)中国棉花累计进口仅92.72万吨,同比锐减67.9%,低进口叠加商业库存处于近五年同期低位,为棉价提供双重支撑。此外,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国内“十五五”规划对实体经济的提振,进一步强化市场乐观情绪。

二、供需博弈加剧,上涨空间受多重制约。
尽管宏观面利多升级,但基本面的供需矛盾仍压制棉价上行。供给端压力持续释放。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2025/26年度全国棉花总产量预计达743.2万吨,同比增幅11.3%。新棉公检进度在协议落地后加速推进,截至11月2日,全国新年度棉花公证检验量累计达193.37万吨,较去年同期激增71.8%,其中新疆棉占比98.5%,白棉3级占比提升至72%。分区域看,截至11月4日,塔城地区纤维检验所累计检验皮棉28万吨,同比增长121%,阿克苏地区公检量突破35万吨。全球市场同样宽松,USDA 10月30日数据显示,2025/26年度美棉累计分级检验73.27万吨,78.6%的皮棉达到ICE期棉交割标准,全球库存消费比维持在66%以上。
加工端套保行为放大抛压。当前新疆籽棉收购价已固化,南疆机采棉收购价集中在6.30-6.40元/公斤,北疆在6.00-6.30元/公斤,折合皮棉成本约14200元/吨。轧花厂套保积极性高涨。据南华期货测算,截至11月4日,郑棉主力合约13600元/吨附近的套保压力已达42万吨,较协议前增加12万吨。11月3日数据显示,郑棉主力合约在协议利好刺激下最高触及13680元/吨,但随即因套保盘涌出快速回调至13600元/吨,当日成交量达18.7万手,创10月以来新高。
需求复苏乏力仍是核心短板。2025年1-9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额为2216.86亿美元,同比下降0.32%,其中纺织品累计出口额为1064.77亿美元,同比增长2.10%%;服装累计出口额为1152.09亿美元,同比下降2.45%。全球产业链转移趋势未改,东南亚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分流30%以上中低端订单,越南某纺织园区数据显示,其对美服装出口份额已从2023年的12%升至2025年10月的18%。此外,涤纶短纤价格近期回落至7200元/吨,较纯棉纱价差扩大至5800元/吨,替代效应进一步压制棉花需求弹性。
三、国际棉价联动震荡,内外市场分化明显。
10月30日协议落地后,国际棉价与国内棉价呈现“同步反弹、幅度分化” 的联动特征。ICE美棉受宏观情绪提振率先上涨,主力12月合约从协议前的64.8美分/磅升至11月4日的65.69美分/磅,涨幅1.37%,成交量环比增加22%,主要受空头回补与出口预期改善驱动,但上涨动能受制于全球库存压力。
长期上涨缺乏动能。从技术面看,郑棉主力合约在13200-13600元/吨区间形成震荡格局,突破需要需求端出现实质性好转。中长期需关注两大关键变量:一是釜山协议落地后,11-12月美国服装进口能否实现季节性增长(历史同期增幅约8%);二是新疆籽棉收购价能否突破14500元/吨的成本线。中泰证券提示,本次关税暂停期恰好覆盖美国中期选举周期,后续政策存在不确定性。若需求端无实质突破,2025年末棉价或回落至13000元/吨及以下;即使消费超预期复苏,受新棉丰产压制,棉价也难以突破15000元/吨的关键阻力位。
釜山会谈达成的协议为棉价提供了阶段性反弹动能,但供需失衡与需求疲软的核心矛盾未变。短期来看,中美贸易缓和的乐观情绪、成本支撑与低库存将推动棉价在13200-13800元/吨区间偏强震荡;中长期而言,新棉公检量激增所反映的丰产压力、全球库存高企、产业链转移等因素将持续压制上涨空间。棉价若想“再上新台阶”,必须等待终端服装出口的实质性复苏(如美国进口同比增速回升至5%以上)或政策端的进一步利好,否则大概率维持震荡格局。对于产业参与者而言,需把握区间波动机会,警惕套保盘压制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回调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