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盐碱棉田治理当年见效

棉田通过实施重度盐碱地改良项目,棉花亩均增产近80公斤。

种植的棉田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牵头主持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疆绿洲节水抑盐灌排协同产能提升技术模式与应用》确定的四个核心示范区之一,由项目下设的“节水抑盐灌排协同调控技术模式及示范”课题组负责实施。

第1年种棉花,出苗率仅有3成,今年重度盐碱地改良项目实施后,增产又增收。

由喀什地区科学技术局组织中国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农村厅、喀什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组成的测产专家组对该示范区种植的棉花进行严格的实地测产。测产结果显示:暗管排盐综合技术治理区棉花有效收获株数为每亩13960株,保苗率为75.4%,棉花单铃重为5.8克,棉花亩产347.3公斤;对照区(未治理区)棉花有效收获株数为每亩9180株,保苗率为49.6%,棉花单铃重为5.8克,棉花亩产267.5公斤;棉花有效收获株数每亩提高4780株,保苗率提高25.8%,实现亩均增产79.8公斤。

伽师县90%以上耕地都有不同程度盐碱化现象,近4成达到重度盐碱化程度。”伽师县核心示范区负责人、武汉大学教授黄介生说。

盐分监测表明,今年实施暗管排水排盐综合技术后,棉田土壤盐分从平均每公斤18.8克下降到平均每公斤10.6克,土壤的盐碱化程度由重度变成中度。

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所长、新疆绿洲节水抑盐灌排协同产能提升技术模式与应用项目首席专家徐万里说:“土壤盐分下降了,棉花保苗率就能提高,同时结合水肥协同高效调控技术、黄腐酸盐碱改良剂、有机肥土壤培肥等多项技术综合应用,我们有信心,再过两三年,这块重度盐碱地将改良成高产田。”

测产专家组组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杜明伟表示,通过盐分监测、实地测产结果表明,暗管排水排盐综合技术完全能在新疆其他盐碱化发生类似的地区应用,尤其是在土壤盐分含量高、地下水位高的区域推广。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