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服装行业年度消费者趋势洞察
2018年,所有品牌方包括各大知名服饰品牌都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获取“用户画像”,只有用户画像足够清晰了,才能研发出有效的产品、提供有效的服务。
消费者主权时代已经来临,得用户者得天下,只有深刻洞察用户是谁,用户所想,更好地满足用户随时、随地、随心的消费需求,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核心发现
1、男装消费者购物短平快,更爱周五周日浏览;
2、消费者首次触达淘系女装市场多以低端和平价的商品进行尝试,之后大比例的消费者随着时间推移逐步接触高档商品,并且这个提升是逐级深入的,发生越迁的情况依旧只是少数;
3、新客进入女装行业首次购买类目是价位相对更低的裤子和T恤,并非连衣裙;
4、连衣裙和T恤在随后几次流转中人数不减反增,搭配年轻化特性对T恤的流入增长起到了作用;连衣裙在服装品类价位处于中段,是女装用户对平台有初步信赖后的重要流入目标;
5、羽绒服、毛呢外套高价品类是各个品类中后劲最强的两类,随着其他品类的逐步尝试,高价品类如羽绒服、毛呢外套展现出了极强的老用户攫取力;
6、穿搭方式上,男装夹克成潮流,男装消费者在发生穿搭风格的变化,消费者有越来越潮的趋势;
7、在这一年里,女装消费者更偏爱柔和随性格调的服装搭配,T恤、毛针织衫成为了裤装的最佳搭配,牛仔裤的提升也显得格外的突出,与之对应的是衬衫、套装、制服这类OL场景下的品类搭配下降。消费升级的过程中,用户层面也在商品的组合搭配、场景化搭配的情况下进行了进一步丰富;
8、男女装在不同季节,在不同品类上的购物诉求有所不同,可以给到产品设计做参考;
9、网红、明星效应快速带动女装市场。
接下来从购物路径、穿衣搭配、购物需求三个方面展开详细分析:
购买路径
01
下图是用天猫平台有购物行为(即成交订单)的男装消费者近一年的消费行为,制作而成的路径桑基图。我们根据男装消费者在各店的购买次数把他们分成三类:
只有一笔订单的同店初次消费者;
有两笔订单的同店再次消费者;
有三笔及以上的同店多次消费者。
对这三类消费者,我们从中去追踪他们的浏览、分享、加购以及售后评价行为,发现对于男装用户,他们的整个购物链路非常简短,几乎不分享、大多数人不评价、通过加购再购买的人也不过半数,标准的短平快。



2、从女性单次购买前的浏览情况来看,并非所有女性都把她们爱逛的能量释放在了给男性购买衣服上。特别是28岁以上的女性用户,购买决策时间明显偏低,19-28岁的女性用户可能相对更用心一点,购买前浏览次数较多,单均浏览大约是28岁以上女性用户的1.5倍。
3、男性单次购买前的浏览情况与女性有明显差别,会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年轻的19-22岁,和年长的36岁以上,在购买前更愿意多逛多看,但是23-35岁男性的单次购买浏览更低。
总结来说,男装消费者整体的性别比例近乎对半,男性稍高;回到之前的拿着手机翻阅着男装的短平快决策者,其中可能有不少女性,选好了自己心仪的女装、口红、包包后帮男朋友和老公大概看看,然后迅速地下了单。而其中的23-35之间的这两个年龄段,大部分人可能是职场的中坚力量,在终于放松下来的周五晚上、在浪了一个周末的周天空暇,影响着男装浏览的星期分布。
▋女装消费者通过中低端品牌进入线上市场,最爱买裤子
我们对2016年进入淘系女装市场的消费者进行了一轮在品牌选择上的数据研究。
首先是女装用户,我们选取了16年进入淘系女装市场的这一波消费者;其次是品牌档次,根据品牌的商品定价和淘系服装市场的长尾特性,我们把品牌分别划分为奢侈、高档、中端、平价和低端五个等级,与之对应的品牌数比例依次是1%、9%、20%、20%、50%。之后我们去研究每个消费者进入之后触达各个档次的品牌的先后顺序得到了下面这张图。

看完了档次,我们进一步探索了用什么品类来切入消费者会有更好的效果。同样的我们拉取了2016-2017女装消费者中有购买过至少三个品类的消费者,根据消费者进入品类的顺序还原了用户的品类选择逻辑,这张图里展示了女装用户在行业销售规模排Top9的品类(从上往下为1-9)中的进入顺序。


2、新客进入女装行业的首次购买类目是价位相对更低的裤子和T恤,并非女装行业规模最大的连衣裙。
3、连衣裙和T恤在随后的几次流转中人数不减反增,搭配年轻化的特性对T恤的流入增长起到了作用;连衣裙在服装品类价位处于中段,是女装用户对平台有初步信赖后的重要流入目标。
4、羽绒服、毛呢外套这两类高价品类是各个品类中后劲最强的两类,随着其他品类的逐步尝试,高价品类如羽绒服、毛呢外套展现出了极强的老用户攫取力。
前面男装消费者的决策,我们分类后发现了其中一些差异,但分析方法是多样的,对女装的研究则采取了不一样的方式:首先是衡量决策的方式,对男装用户我们去看了单均浏览量,当然这也是因为男装用户整体的短平快决策特征;而对女装用户,我们采取从第一次看到所购商品到其最终下单的时长来分析。其次,对男装用户我们进行的是年龄和性别两维度的划分,而对于女装用户,我们则通过年龄、性别、职业、学历和人生阶段,挑选出了其中五个特色人群,下图是我们发现的一些结果。


穿搭方式
02
讨论消费者的决策链路还原和商品选择模式之后,我们通过购物篮分析了在强调场景化运营的大背景下,细节品类的搭配发生着怎样的变化。(想了解购物篮分析,可点击此文了解:做好商品搭配购物篮分析,提升连带率,促进业绩增长)
先来看看男装:



同样的我们来看一下她们更爱好什么搭配?搭配方式在三年间发生过哪些特别的变化?

购物诉求
03
▋通过词频分析哪些用户诉求影响消费者决策


此外还有一定比例的消费者提到,夹克其实是为自己的老公购买,从中可以得知整个女性用户在平台上的购买力度是非常强的,根据这样的特征,平台和店铺可以适当地关注和推广已婚女性群体,成为我们男装消费者的一个重要的主打对象。


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看到的四个男装品类的特征。这些词云图里你印象最深刻一定是“老公”这个词吧。这个词的出现,不仅意味着广大女性消费者在为男性选择男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印证了男性用户在整个评价体系上体现了较小的力量。

这里还有个小细节,可以发现第四季度物流和售后态度的提及率会比较高,也就是在第四张图会出现较大比例的绿色面积。众所周知双11、双12是物流的高峰期,用户在这个方面体现出了比较大的评价反馈,也说明这也可以是商家可以主打的一些主力点。
▋网红、明星效应快速带动女装市场
为了进一步探究用户的选择顺序和品牌之间的关系,让商家有更清晰的感知,我们以天猫KA商家为例,来看看在这个更具象的品牌定位的缩影下的用户选择。在这里我们选取了几类天猫的KA商家群,按照天猫内幕的标准划分为以下几类:少淑KA、熟女KA、淘品牌KA、国际时尚KA、品类KA、海外国际KA、国际高端KA、设计师KA。

首先头部各类型的店铺平台新客的占比其实是比整个大盘要高的,那么在这个高新客占比中有一个群体,它的新客占比是特别高的,这个群体就是前面提到的平均件单价相对较低的淘品牌KA。在达到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的基础上,它通过这样的单价策略,为平台吸引了非常多的新客。
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在整个KA商家圈中新客占比相对较低的是国际高端KA商家,也是刚才提到的平均件单价最高的群体。这是因为用户随着购物深度的增加,购买次数也随之增加,所以新客在整个高价端品牌上的占比不高。
综上,在天猫KA商家群中,价格定位不一样的商家就会有不一样的功能定位。对于淘品牌而言,它的新客吸纳能力非常强,而对于一些逐步增加的价位段的商家而言,它将平台新客转化为常客的能力更强。
最后,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和天猫KA商家群相对而言比较有各异性表达的群体——星店和网红店。近两年这两个群体的成长非常迅速,呈现出了非常大的发展速度和非常快的销售额增长。
